以前我不屑,但一旦知道自己真的没有选择的时候,才知道那种慌乱。
所以我决定花点时间来记录这场兵荒马乱的仗役。
要让孩子报名小学,就要了解入学准则:
第一阶段报名 只有孩子兄弟姐妹有在相关的学校就读(目前或之前)就可以报名。
所以这意思说,你的第一个孩子所就读的学校是影响弟妹们就读学校最关键的一环,也有人说,辛苦在第一个,接下来的就照着第一个。如果你的孩子是一男一女,就读男校,女校,辛苦就得双倍,可是读混合校的话,就让大的带小的,只要大的孩子获得报名,接下来的就跟着。你就可以高枕无忧,当然我指的报名学校而已,接下来孩子教育的路程还长还远着。
第二阶段报名2A 孩子父母亲是校友
2B 在社区,或学校,或会馆有贡献的父母,可以让孩子报名有关小学
这就是你们会常听说的,做义工。名校的义工连名额有限,有些在孩子第二年,2003年出生,2004年就要到学校报名参加义工,执行期大约是在孩子四岁到六岁时,一共40个小时。当然,名校也大可要求80个小时。这也不包括你准备功夫所花的时间和金钱,而且必须亲自出马,没人可以代劳。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,有些总裁爸爸妈妈,他们能作义工的范围很广,好像带校队到美国参加奥林匹克数学比赛,包办机票住宿,监督比赛能力水平,好像世界音乐小提琴演奏等等,那绝对不是等闲之事。
社区筹委其实还好,只是你一定要很投入,因为那是服务大众的事,时间上的安排非常不固定。找到自己有兴趣的活动,筹办,还有和居民一起联络感情。记得你不是单单去参与活动就行,你一定是要筹委会会员才算。
会馆工会呢!是针对有关会馆所支持的学校。比如说,福建会馆属下的道南小学,就是一所超级热门的名校。要加入会馆做会员,要有相关会员的担保,必须呈交出生籍贯证明,会员费。要以这项条件来申请小学,届时也要有担保人,还有附上推荐信证明你在会馆活动(活跃),是组织的一份子才可以。
p/s: 名校(或是住宅密集区)基本上到了这个阶段,就要抽签来报名了,那就是报纸电视新闻会播报的家长喜极而泣,痛哭流涕的画面出现的时候。有些家长会上网“监视”紧追名额的状况。有些双层保护网就是两公婆各自在个别学校当义工,然后在关键时刻选择最有胜算的学校。总之,在这里就可以看见典型怕输爸爸和怕输妈妈。
2C 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(指的是小孩本身)第一公里范围住家的孩子
这是有钱人可以玩的花样,买靠近学校的屋子,租户也算,但要详细证明你的租约和“住宿”期。新加坡人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候,spy是无所不在滴,告密酩名信是会发生的,千万不要以为瞒天过海,代价是牢狱之灾哦!
如果遇上名额在2B阶段就已满的情况,这招是最血本无归的。
这个范围包括照顾孩子的保姆是孩子亲生的公公婆婆,父母亲的兄弟姐妹,必须获得一张教育部的证明才能过关。
还有空位的话就轮到第二公里范围
再有空位的话才轮到超过两公里范围住家的孩子
第三阶段报名其他
大宝小宝是我们的第一胎,我们完全没有新加坡小学的背景,决定孩子入学,单单选择学校类型,我们就挣扎很久。距离家里最靠近的两所学校都是名校,也刚好就是一个是男校,另一个是女校。
考量的范围,还包括一些危言耸听的事:
1)单一校流行同性恋,不然女生连坐姿都丝毫没有仪态。
2)名校的功课考试其实是父母亲台下互相较量,比金,比背景,比学历,还有比较美不美,虽然大娘也不一定败下阵来,但我好像不问世事,与世无争多年。这样子比法,我还比孩子累。
衡量考虑了孩子的兴趣习惯喜好,还是决定舍弃名校,把这对双胞胎安排在同一所学校。
方向有了,可是选择范围就一下子缩小很多,也既是没什么选择。去打听附近的混合校,就这样敲定YZ。
决定很快,过程就....一次就好了,我不想再体验。